图片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The 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简  介

Introduction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前身为美术学系,成立于 1996年,拥有本硕博(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立足“志于道、游于艺”校训精神,秉持传统与当代并重、理论与实践互动、学术与社会融通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当代性”“实践性”“全球性”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西南地区最高水平和享誉国际的艺术学一流学科专业群。

学院现拥有美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艺术史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牵头建设艺术理论、艺术遗产、美术学三个博硕士方向,建构了本科“模块化”+硕士“专题化”+博士“精深化”的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23 人,博士学历教师 19 人,占比 83%; 硕士学历教师 4 人,占比 17%; 教授 8 人,占比 35%; 副教授 9 人,占比 39%; 讲师 6 人,占比 26%。现有在校生人数 611 人,其中 379名本科生,218 名硕士生,11 名博士生,3 名博士后。

学院注重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理实结合,为本科生打造“读图大赛”、“青芒论坛”、“生成计划”等学术实践平台;引入社会资源,设立本科生学术奖学金和实践奖学金;吸纳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一起进入“融汇的视野”等国际工作坊,开展本硕博一体化学术实践活动;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成果导向和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学院在“全国优秀教材奖”、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杰出教学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术论文发表、课程思政示范、一流课程建设、数字化专项建设、教学创新大赛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办学特色

艺术人文学院作为伟德体育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艺术学”学科建设牵头单位,汇聚伟德体育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第四轮学科评估“A+”美术学、“A-”设计学等优势学科理论资源,以“大艺术”视野,构建“大理论”格局,培养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学术素养与创新精神并重的高层次、复合型艺术理论人才。经过近三十年的办学与磨砺,形成“当代性”、“实践性”、“全球性”办学特色。聚焦艺术前沿的“当代性”:艺术人文学院立足理论与实践融汇,以批评与策展介入艺术现场,探寻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问题与方法,关注当代艺术创作的新趋势、新观念、新媒介,举办“全球视野中的民族形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学研究”等前沿论坛与学术展演,坚持了川美学术探索的“当代性”姿态,为建构新时期艺术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贡献力量。注重现场介入的“实践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语境下,探索新文科教育的深化路径,不断推进以“行动的知识”为理念的课程建设、项目培育、平台建设与品牌打造。立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提升,推进“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和“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拓展美好生活场景,彰显了川美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品格。彰显大西部视野的“全球性”:艺术人文学院立足重庆文化强市部署,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塑造了大西部视野的“全球性”优势。成立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发起并组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校艺术学联盟”,举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美育论坛”,开展“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系列学术活动,持续深化“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学术展演活动,以艺术语言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西部新故事,以理论话语书写植根中国实践的艺术新篇章。

艺术史论专业

艺术史论专业设立于 2013 年,下设艺术策划与管理、艺术与文化遗产两个主修方向,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施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以跨学科为特征,以“立足西南,聚焦当代,介入现场,服务社会”为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高艺术素养和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大足石刻等西南地区文化遗产和非遗传承转化方面培育了众多人才和成果。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以服务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重大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中外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基础知识,密切结合学科前沿和创新实践,培养具有人文底蕴、艺术素养、思考力、判断力、协作力、跨学科思维和跨文化视野,具备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转化技能,以及在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融合能力和艺术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在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公共文化组织、文化产业机构、高等院校、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公司、艺术媒体、文化创意类单位与企业等,承担文化遗产事务管理、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美育教学、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策划学术研究、展览策划、艺术品投资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美术学专业

美术学专业设立于 1996 年,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施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重视美术史论的当代视野、历史传承和创新阐释,以“立足本土,关注前沿,夯实学养,传承创新”为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强调史学研究中的批评立场,培养具有高艺术素养和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国际前沿学术话题与理论研究方面培育了众多人才和成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人生观,适应艺术发展趋势,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密切结合学科前沿和创新实践,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综合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兼具探索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论素养并能胜任在艺术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艺术行业从事美术史研究、教育、传播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性创新型艺术理论人才。

艺术人文学院党政领导

 

  学术院长:黄宗贤


  党委书记、副院长杨茂森

   

院    长、党委副书记:王天祥


党委委员、副院长:董虹霞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   霞


纪委委员、组织员:郑   川


党委委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胡祯臻


纪委委员、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罗月娥



办公电话:023-65920050  023-65920052  学院邮箱:ysrw@scf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