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2
作者:
来源:实验艺术学院
浏览量:
7月15日至20日,伟德体育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实验艺术学院组织师生团队深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美育中国 黔东南行”为主题,探索“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模式下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技术创新的融合路径。
文化传承:守护民族文化根脉
实践团队系统调研了凯里市绣里淘非遗集市、下司古镇、寨上草木染设计工作室和榕江县同流村的民族文化及非遗技艺。师生们通过文献调研、田野考察、影像记录、在地创作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非遗技艺。实践团队用镜头捕捉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用文字记录背后的文化故事,用创作诠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敬意,致力于守护民族文化的根脉,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美育浸润:厚植民族文化自信
面向当地儿童,实践团队开展了《探索扎染的秘密》《“戏美融合”综合美育》等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通过“手作+体验+展演”模式,激发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在课程中,孩子们亲手参与扎染制作,感受色彩与布料交织的奇妙;在戏美融合体验中,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校地协同:助力民族文化振兴
实践团队联合村民、艺人、非遗传承人共建“村校联创”实践场景。结合当地民族特色,与村民共创开展扎染、热转印、植物拓印、民俗体验和在地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创作出了《同流的太阳》《布语童流》《布里生花》《布上生》《蓝兔观戏》等150余件作品。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为当地村民和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与传承技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让师生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提升专业能力。
光影留真:定格民族文化瞬间
实践期间,团队还走村访户,为当地少数民族老人拍摄个人肖像照和家庭照。这些照片不仅是对少数民族老人和家庭的生动记录,更是当地民族文化与生活的一种呈现。通过镜头,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采和温馨的家庭氛围,留下了难忘的影像资料。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验艺术学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响应“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传承、美育育人、校地协同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