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重庆日报:探索育人新模式,“腹地智慧 | 回望·守望·展望——2024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4日 20:24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浏览:次

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面向未来人才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环境设计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知能并重”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6月22日,“腹地智慧|回望·守望·展望——2024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论坛暨2014-2024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站十年(第八期)成果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探讨了多元价值导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共同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承办,联合国内20余所校企单位共同参与。

▲论坛上,嘉宾分享了精彩观点。受访者供图

论坛延续“腹地智慧”系列论坛的设立初衷,聚焦环境艺术设计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回望·守望·展望”为主题。

“回望”意在总结校企联合培养十年历程,探讨产教融合的本源、模式机制的构建、实践智慧的积累;

“守望”旨在坚守八期工作站培养成效,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念、研究与创新的融通方法、育人与用人的链接路径;

“展望”重在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蓝图,探讨多元价值导向、教育教学体系、未来发展趋势。

据介绍,自2014年起,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以“项目带教学、创研促培养”为育人理念,分别在深圳、北京建立“川美+深圳+北京”工作站,以“市场需求(深圳站)+国家需求(北京站)”为目标导向,针对我国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割裂、教学与应用脱节、用人与育人培养错位、西部与东部资源差异等普遍性问题,在全国艺术类院校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首创“三跨一链接”(即:跨区域、跨行业、跨校际;链接:育人与用人)艺术硕士研究生实践培养模式。

经过10年发展,该项目目前已获得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产出了9部教改著作,发表了100余篇论文,获得了多项教学成果奖和社科奖,成为研究生培养的突出示范案例。

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陈渝表示,设计学学科建设地位特殊、前景广阔、未来可期。10年前,川美大胆尝试教学走出校园,积极探索“三跨一链接”培养模式,不仅是一个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案例,更是对中国设计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次挑战与明示,为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贡献了经验。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丰富了学生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更好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京跃称,川美这一项有益探索,为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装协将精准对接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育人与用人双方牵线搭桥、做好服务,为川美这样的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提供更好的资源,为中国设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教授表示,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设计师们如何以设计的方式介入社会创新并引领时代的变革,是具有挑战和令人激动的话题。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必须面对真现场和真问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仅仅是中国设计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他称,“知能并重”一直是四川美术学院设计教学的核心。以项目实践带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深化产教合作,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川美的这一项目在优化研究生分类培养、强化实践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与行业有机衔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机制体系等方面,为全国提供了经验范本。接下来,希望持之以恒的发展,不断探索环境设计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多元价值与未来发展。

论坛上,来自全国的14位专家教授还分别做了主旨报告,4位进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从学科建设、教学实践、设计创作、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多视角、多领域开展广泛讨论。

▲展览现场。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2014-2024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站十年(第八期)成果展同步举行。展览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环境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总体性讨论,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