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4
作者:苏盼盼
来源:设计学院
浏览量:
4月19日,由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设计美学学术论坛在伟德体育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举行。本次论坛以“设计美学与美好生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共同探讨设计美学在推动美丽中国、构建中国设计自主话语体系中的时代使命与创新路径。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建平致辞,充分肯定了设计美学论坛的价值与意义。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梁梅致辞。她期望大家在未来继续携手,将论坛打造成真正推动我们学科发展的学术平台。
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六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分享。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周宪教授以《后人类时代的后视觉性》为题开展主旨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重塑传统视觉性,提出“后视觉性”概念,强调人机共存背景下艺术与设计需重新审视美学范式,为文化艺术的未来挑战提供新思路。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教授在《设计超越“审美无功利论”体现国家设计美学品格》的主旨演讲中,以“审美无功利论”为话题,呼吁设计美学研究需归设计本体研究,强调设计应承载民族文化精神,阐明从设计实践出发自下而上构建中国设计美学话语权。
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夏燕靖教授以《传统手工艺视域下的生活美学与当代转型认知》为主题,从传统手工艺切入,强调生活美学需回归“日常性”,通过考据历史中的器物与技艺,激活当代生活美学的文化基因。
广州美术学院未来城市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黄建成教授以《空间艺术营造中的设计美学》为题,分析了系列空间艺术创作案例所呈现的视觉表达形象,剖析了创作过程中美学原理及范式的运用、突破和创新,探讨了设计美学在空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与核心价值。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祝帅教授以《学科范式转换与中国设计学三大体系建设》为题,强调设计学科目录的调整反映出时代对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设计学学科范式的转型,为设计学学科三大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教授围绕《日常生活的革命:从情境主义国际到当代产品设计》,以情境主义革命为起点,批判性地探讨了资本逻辑、媒体景观与设计实践的共谋关系,揭示了在消费主导的“景观社会”中产品设计如何既成为异化的推手,又蕴含解放的潜能。
论坛负责人骆玉平表示,设计美学是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桥梁,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纽带。当故宫文创让千年文明“活”在掌心,当“中国智造”以美学赋能走向全球,期待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共同擘画设计美学赋能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
伟德体育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党委常委、副院长段胜峰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设计美学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既呼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中国设计构建自主话语体系的时代担当。当前,“美丽中国”建设与“文化强国”战略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从动画电影《哪吒》以东方美学征服全球观众到游戏《黑神话》以极致视觉语言引爆国际期待,标志着中国设计正在国际舞台上构建自己的叙事逻辑。
在分论坛环节,四个分论坛的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设计美学与城乡更新”“设计美学与日常生活”“设计历史与设计理论”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稳步推进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设计美学作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纽带,其价值和作用日益显著。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关注设计,不仅关乎美学理论的丰富与深化,探索设计美学赋能美好生活的多元路径,更是提升国民审美素养、塑造美好生活方式的重要助力。
“本届论坛通过思想碰撞与案例分享,为设计赋能美好生活提供了丰富启示,也为中国设计学的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闭幕式上,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委会主任梁梅表示。
作为本届论坛承办方之一的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近年来聚焦“设计赋能国家重大战略”“传统基因的现代转译”,在航空航天、城乡更新、数字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仅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也在国际舞台上构建了自己的叙事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