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暑期“三下乡”临时党支部开展“追寻红色印迹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1日 11:11 作者:岳晓丽 浏览:

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伟德体育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同时,提升思想认识,筑牢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之基。公共艺术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服务团党员师生在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三下乡”临时党支部书记岳晓丽的带领下,于7月18日在服务团驻地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开展了“追寻红色印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首先,服务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15人,一路追寻革命烈士足迹,前往“金溪镇无名革命烈士墓”缅怀英烈,重温入党誓词,传承先辈精神。在清水村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服务团成员了解了无名烈士因剿匪受伤,无法跟随大部队驻留当地养伤却被地主杀害的事迹后,同学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纪念碑前,党员们列队肃立,向纪念碑三鞠躬致敬,表达对英烈们的敬仰之情。同时岳晓丽带领10名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了青年党员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以及对先烈的缅怀。

随后,服务团分别于金溪镇和清水村走访慰问了2名光荣在党50年以上老党员陈顺清和王家祥。听党员前辈讲述自己的入党初心和先进事迹。

居住在金溪镇79岁的陈顺清,1967年入党,是一名退伍铁道兵,他向同学们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当兵时的经历,“那个年代的解放军完全靠人力修建铁路,在白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晚上要一个人在东北边境线零下40多℃的极寒天气里值守哨卡,即使穿着重3.5公斤里三层外三层的御寒衣物,也会被冻僵,却还要严守岗位,时刻准备着与特务搏斗,随时准备牺牲,真的是用生命在战斗。”

陈爷爷感慨道:“我这一生太艰辛了,亲身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练,亲眼见证了大家的日子从“一穷二白”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但我始终坚信十磨九练成好人。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以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你们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年轻人要经历磨难,在任何时候都要站稳立场、保持头脑清醒。”并用雷锋同志的经典语录寄语服务团成员“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居住在清水村69岁的王家祥,1973年入党。王爷爷谈到:“现在生活好太多了,以前交通不便利的时候,病人生病都很难及时就医,没有通车,都是用滑杆抬着往外走,我50岁的姐姐就是因为阑尾炎无法及时就医去世。现在交通便利,病人就医太方便了。跟党走,没错!”

王爷爷最后说道:“清水村条件艰苦,感谢驻村书记带你们来,希望用你们的学识,为我们清水村做张名片把我们这个地方向外宣传,推介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为我们的下一代造福。外面的人可以进来参观,村里人可以通过售卖‘土鸡蛋’等土特产、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形式致富,你们真正是在为清水村做好事。”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表示:“我们学生党员更要铭记历史,不负党的嘱托,锤炼意志,传承革命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